学校首页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汇聚青年力量 共绘振兴蓝图(一)菏泽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青年”理论宣讲团开展防诈骗主题宣讲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编辑:团委 发布时间:2025-07-30 点击:

汇聚青年力量 共绘振兴蓝图(一)菏泽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青年”理论宣讲团开展防诈骗主题宣讲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落实国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决策部署,推进平安乡村与和谐社区建设,菏泽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依托信息安全、动漫制作专业优势,深入菏泽市牡丹区、巨野县、东明县等地,开展防诈骗主题宣讲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反诈理论延伸至街头巷尾,把防骗意识播撒进千家万户,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一、牡丹区:立足城乡结合实际,织密防诈防护网

(一)胡集镇:贴合生活实际,筑牢乡村防诈根基

在胡集镇,实践队员聚焦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场景,系统梳理易发诈骗风险点,针对“虚假订单”“冒充帮扶人员”等农村常见骗局,以真实案例深度剖析诈骗套路——还原诈骗分子如何利用信任实施“补贴转账”诈骗,同时运用方言俚语,面对面教授识别话术漏洞与行为破绽。最后,邀请村干部结合本地案例补充警示,引导村民强化“遇事多商量,转账先核实”的防骗意识。

(二)琵李社区:聚焦社区民生,破解常见诈骗难题

在琵李社区服务中心,宣讲团设立宣传点开展精准宣讲:以《防诈骗手册》为载体,用通俗语言拆解“温情推销”“低价诱惑”等高发骗局,结合案例还原骗子如何通过“嘘寒问暖”降低警惕、以“打折清仓”诱导消费,让居民看清诈骗逻辑。针对易受骗的中老年群体,队员们耐心强调核实资质、拒绝预付等要点,并手把手指导下载、注册及使用国家反诈APP,现场演示来电预警与举报功能。通过专业讲解和热忱服务,切实帮助社区群众提升了防骗识骗能力,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二、东明县:兼顾校园与村落,拓展防诈覆盖范围

(一)北贺庄小学:创新形式进校园,增强青少年防骗意识

针对未成年人防范意识薄弱、易受“冒充客服类诈骗”等问题,宣讲团在北贺庄小学精心开展“防诈小课堂”活动。队员们结合青少年认知特点,通过分发图文并茂的《防诈骗手册》、设计“反诈知识问答”等互动游戏,生动讲解“陌生链接坚决不点、个人信息绝不泄露、遇可疑情况立即告知家长”等实用要点。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鼓励他们争当“家庭防诈小卫士”,进而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

(二)樊贵屯村委会:结合村落治理,提升基层防诈效能

宣讲团深入樊贵屯村,与村干部、居民代表开展座谈,先是结合该村实际情况细致讲解了村级反诈宣传的核心重点,为精准开展工作打下基础;随后围绕微信这一重要载体,通过推送反诈视频、典型案例等方式强化信息传递效能,让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与村民的主动行动形成合力,使防骗工作自然融入基层日常治理的各环节,实现反诈宣传与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

、巨野县:紧扣农村特点,精准开展防诈宣教

(一)榆园村:围绕农业生产,普及涉农防诈知识

在榆园村村委会广场,宣讲团成员紧扣当前农时特点,聚焦虚假农资销售、涉农补贴诈骗等农村高发骗局,深入剖析诈骗分子趁农忙时节编造虚假信息、设下圈套的惯用伎俩;同时结合真实案例,讲解村民在购买农资时务必核实渠道合法性、申领补贴时必须确认政策官方信息的关键要点,帮助大家直观掌握辨别诈骗的实用方法,切实提升防骗能力,为农业生产顺利开展筑牢防护屏障。

(二)郎庄村、前郝村:关注特殊群体,强化重点防护

针对两村老年人多、留守儿童家庭较集中的特点,宣讲团精准施策,开展分众化宣教。面向老年人群体, 重点采用情景模拟方式,生动还原“冒充子女借钱”等典型诈骗场景,提升其风险识别能力;对于留守儿童家长, 则着重剖析“冒充老师收费”等常见诈骗手法,并反复强调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重要性。通过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的宣教方式, 有效强化了村民的防骗意识,切实帮助村民构筑起坚实的家庭防骗屏障。

此次防诈骗宣讲活动,是菏泽职业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地方平安建设的生动实践。 宣讲团成深入田间地头、校园社区等基层一线,依托因人群而异的内容设计和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将专业防诈骗知识精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技能,切实提升了群众的防骗意识与应对能力。立足于此,菏泽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未来将持续拓展“三下乡”实践内涵,积极组织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基层服务,在守护群众幸福、建设平安菏泽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闪耀青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