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赋能基层,科技点亮生活
——菏泽职业学院机电工坊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纪实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制造强国战略号召,落实科普惠民政策,并应菏泽市鲁西新区马岭岗镇团委诚挚邀请,菏泽职业学院机电工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聚焦不同群体需求,发挥专业所学所长,先后走进沃土学校、菏泽惠成工贸有限公司及全国文明村——穆李村养老院,开展知识宣讲、技术调研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专业技能服务民生需求”的实践宗旨

走进校园:专业科普守护成长安全,模型启迪智造梦想
针对乡村学校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及科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需求,团队首站来到高新区沃土学校。队员们发挥机电专业优势,精心策划“用电安全”主题宣讲。通过剖析真实案例、设计互动问答,系统传授家庭用电规范、触电急救与雷雨避险知识,特别强调了学生若独自在家时的用电注意事项,有效筑牢了学生们的安全防线。

活动的高潮是“小小工程师”益智模型拼装环节。团队精心挑选了与机电原理相关的拼装模型,队员们化身“科技导师”,分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他们不仅耐心讲解拼装步骤,更引导学生观察模型中的齿轮啮合、连杆传动等基础机械结构,将抽象的安全用电知识与模型的物理结构巧妙关联,形象化地加深理解。当一个个模型在学生们手中成功运转时,现场充满了成就感的欢呼。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与空间逻辑思维,更是在学生们心中悄然播下了“安全”与“智造”的双重种子,让专业技能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点燃了青少年的科技兴趣。







深入企业:洞察产业文脉,诊断技术瓶颈,护航安全生产
面向制造企业提质增效与安全生产的现实需求,团队第二站抵达菏泽惠成工贸有限公司。队员们深入车间一线,运用专业知识,细致观察生产流程与设备运行状态。他们不仅与管理层、技术员和工人深入交流,了解工艺瓶颈与发展规划,更重点对关键机械设备进行了效能评估与安全排查。

通过专业视角,团队诊断出部分老旧设备能耗偏高、产线布局待优化等问题,提出了引入自动化单元、优化物流路径等升级建议。同时,发挥电气安全专长,协助企业对重要电气线路、设备防护装置进行了隐患排查,指出潜在风险点并给出规范操作建议。此行将课堂理论精准对接产业痛点,为校企协同推动技术革新与安全生产贡献了青春智慧。



情暖乡村:技能服务传递敬老温情,科技守护银龄安康
响应全国文明村——穆李村养老院对适老化关怀与用电安全的迫切需求,团队最后一站走进穆李养老院。队员们化身“银龄科技助手”,首先针对老人群体特点,用方言和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讲解取暖器、电饭煲等常用家电的安全使用要点。


随后,凭借扎实的电器维修技能,对养老院报修的电风扇、电热水壶、收音机等多件小家电进行“义诊”。队员们耐心询问故障现象,利用万用表等工具仔细检测电路,成功修复了线路接触不良、开关失灵、保险丝熔断等常见问题,让这些陪伴老人的“老伙计”重焕生机,切实保障了他们的生活便利与用电安全。看着恢复如常的电器和队员们专注的神情,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团队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困难、传递社会温暖的最佳肯定,也彰显了全国文明村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结语:以专业之能,应民生之需,绘就青春担当
此次菏泽职业学院机电工坊“三下乡”活动,是积极响应地方召唤、精准对接基层需求的生动实践。在镇团委的组织框架下,团队以专业技能为核心驱动力:
在沃土学校,科普宣讲筑牢安全基石,益智模型拼装更在青少年心中悄然播下探索工程奥秘的兴趣火种,完成了一次生动的“智造启蒙”;
在惠成工贸,从洞察产业文脉到诊断技术瓶颈,专业建议直指升级痛点与安全防线,为地方产业注入青春动能;
在全国文明村穆李,技能服务保障银龄安康,用科技温度温暖夕阳红。
三个场景,三类群体,共同奏响了“专业技能服务民生需求”的时代强音。青年学子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解决沃土学生学生之“忧”、惠成工贸发展之“困”、穆李村老人生活之“需”的切实行动,完美诠释了“匠心赋能基层,科技点亮生活”的实践主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专业科技力量,服务基层发展,提升百姓福祉。队员们也在知行合一中锤炼了过硬本领,厚植了家国情怀。
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精进专业技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行动投身社会服务,在强国建设、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展现菏职机电学子的卓越风采与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