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 / 正文

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⑩

发布日期:2025-04-02 浏览量:

编者按

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充分展现菏泽职业学院教师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奉献与创新精神,讲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故事,倡树师德典范,近期,我们开展“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系列报道,旨在通过教师自述,还原其从教精彩瞬间,传递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期待通过这些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教师们的付出,感受其平凡中的伟大,激发教育工作者热情,同时激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感恩教师,努力成才。今天,我们一起了解菏泽职业学院师德标兵——沙慧娟。




图片


2003 年,我大学毕业,怀揣着憧憬踏上梦寐以求的讲台,成为一名平凡而光荣的人民教师。入职前,父亲郑重叮嘱我:“当老师是有责任的!” 这句话质朴无华,却蕴含着父亲对教师职业最本真的理解,自此深深刻在我心底。我时常思索,老师的 “责任” 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深知,它涵盖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诸多关键要素,而这份 “责任”,无疑就是师德的核心所在。
2004 年,二十岁出头的我迎来职业生涯首个挑战 —— 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彼时学校还是中职院校,我所带班级为 “3+2” 五年制。班上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值叛逆期,想法新奇独特,个性倔强,不服管教,而初出茅庐的我也毫无管理经验。为打破僵局,我主动找到班里最调皮的男生交流,与他畅聊家庭琐事、兴趣爱好,刻意避开学习话题,没想到他十分乐意倾诉。原来这孩子本性善良,只因家庭条件优越,父母过度宠溺,致使他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欠佳。我不断鼓励他,真诚表扬他的优点,耐心对他说 “慢慢来”。当晚,他妈妈打来电话,言语中满是惊喜,说儿子许久未曾这般温和地与她交流,还主动和她一起吃晚饭,兴奋地提及老师对他的表扬。她由衷感慨学校氛围好、老师尽责,向我连声道谢。那一刻,我深刻领悟到老师与学校休戚与共、紧密相连的关系。
2012 年,班里有个来自日照的学生,七岁时生母离世,此后便与父亲、继母和弟弟一同生活。一天,她毫无征兆地突然哭闹起来,神情恍惚,胡言乱语,念叨着想念妈妈,仿佛妈妈就在身旁,吵着闹着要回家。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是她遭遇失恋,一时难以承受,陷入情绪低谷。我即刻联系她的家人,无奈父亲在外地打工,当天根本无法赶回学校。我尝试与学生沟通,提议第二天再回家,可她态度坚决,坚持当晚就要走,甚至表示自己能独自回去。我实在放心不下,向学校请假,坐了5个小时的大巴车,把她安全送回了家。她的继母紧紧握住我的手,眼中满是感激,连声致谢。就在那一瞬间,我深切体会到家校之间那份珍贵的信任与和谐。
我担任 2021 级数会 5 班班主任时,接收了一位从 20 级因病复学的东营女生。大家都清楚,因病复学的学生,班主任往往有所顾虑,不太愿意接收,而我当时并未多想,欣然接收了她。军训期间,学生妈妈打来电话,询问因孩子身体原因能否不参加军训。我明确告知可以,但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证明,她也依要求及时提供。军训结束,我通知她正式上课时,她言辞恳切,表示马上返校。结果两周过去了,学生仍未返校,给出的理由总是火车晚点。可火车怎会晚点长达两周之久?在我的坚持要求下,她和母亲终于来到学校。我第一眼见到她,便觉异样,她眼神呆滞,沉默寡言。她母亲解释说孩子身体抱恙,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却始终未能确诊病因,目前一直在服用中药调理。当时我即将上课,恰好系领导在隔壁办公室,我便让她们先去找领导沟通。下课之后,领导找到我,提及那个学生和她母亲状态似乎都不太正常,对方有带孩子回家、毕业时再来领取毕业证的想法,嘱托我进一步沟通了解情况。我找到学生,看着她们母女二人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实在不忍心提及退学之事,于是为学生办理了入学入住手续。随后,我特意将班长和宿舍长叫到一旁,郑重叮嘱他们要多多关照这个学生。同时告知他们,一旦有任何异常情况,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第一时间向我汇报。就这样,学生顺利入学。然而在此之后,这个学生频繁请假,让我颇为头疼。最终,我下定决心联系学生的父亲。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满是疲惫与无奈,哭诉他们家庭的特殊性,孩子的妈妈带着 18 岁的哥哥改嫁给他,年近四十的他才有了这个宝贝女儿,这个孩子就是他的全部希望,并恳请我能给孩子一个继续求学的机会。听到这些,我的心瞬间揪紧,再次心软了下来。此后,我经常主动找这个学生谈心交流,慢慢地,她请假的次数明显减少。由于疫情影响,2022 年学校开展网课教学,2023 年又进行工学结合与实习安排,再次见到她已是2024年 7 月。那天,她独自一人前来学校领取毕业证,身边没有家长陪同。眼前的她,与往昔判若两人,浑身散发着阳光与自信。她开心地告诉我,自己已经找到了工作,并且之前困扰她许久的病症也已痊愈。临走之际,她恭恭敬敬地向我鞠了一躬,那一刻,我眼眶湿润,脸上却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衷心祝福她未来一切顺遂。那一刻我感觉我拯救了一个孩子,拯救了一个家庭,更深切体会到做为一名人民老师的无上荣耀。
2022 年 8 月疫情形势陡然严峻,学生返校时间被迫推迟至 10 月中旬。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学生返校后需隔离三天,系部必须安排老师入驻学生宿舍。当时我身兼两个班的班主任,领导找到我,询问我是否存在困难。那时,孩子的爸爸正在安徽省立医院进修,家中仅剩下 70 岁的老母亲以及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 9 岁,另一个年仅 3 岁半。但我作为两个班的班主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在肩,不容退缩。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告诉领导:“没困难!” 我提前储备好各类物资,将家中大小事务细致地向老母亲交代清楚,便义无反顾地返回学校,与返校学生一同开启隔离生活。在校隔离的第二天,小儿子突然感冒咳嗽。孩子爸爸远在合肥,只能通过电话远程指导,告知让孩子服用氨溴索口服液,用量为四分之一瓶。由于孩子年纪小,十分抗拒服药,姥姥只能耐心哄着喂药。然而,姥姥眼神不好,没能看清刻度,慌乱之中竟将整瓶药都喂给了孩子,用量足足是正常剂量的四倍!母亲惊慌失措,赶忙给我打电话。那一刻,我心急如焚,却因身处学校无法抽身回家,更无法苛责年迈的母亲。我迅速联系孩子爸爸,电话那头,爸爸忍不住对我抱怨起来,随后叮嘱让孩子大量喝水,并强调若出现任何异常,务必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万幸的是,孩子最终安然无恙。但每当回想起这件事,我仍会后怕不已。尽管如此,我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孩子爸爸后来多次提及,孩子药量严重过量可能会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直言我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却难以兼顾好妈妈的角色。
2021 年 9 月,我积极服从学校安排,从五年制教学岗位调到经济管理系。领导找到我,告知人工智能这门公共课师资短缺,鼓励我尝试教授这门课程。回到家中,我即刻行动起来,查阅大量专业资料,反复观看公共课教学视频,潜心钻研公共课的授课方法与技巧。我深知,公共课与专业课存在显著差异,不仅授课方式截然不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也大相径庭,这无疑给教学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我平日里对中国戏曲颇有兴趣,尤其钟情河南豫剧。记得豫剧名家张月荣老师在教唱 “树上的鸟儿叫喳喳” 唱段时,曾对学生说:“一张嘴,就得像百灵鸟那般,声音清脆悦耳,如此方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这番话让我深受启发,不禁思索:在课堂上,我该如何开口,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毕竟上课不同于舞台表演,无法依靠动听的唱腔吸引学生,必须另辟蹊径,找到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切入点。于是,每堂新课伊始,我都会先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介绍,随后抛出一个问题:“苹果手机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可你们知道为什么它的标志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而不是完整的苹果吗?” 学生们瞬间被勾起好奇心,趁此时机,我顺势引出图灵的故事,详细介绍图灵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而自然流畅地过渡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讲解。接着,在阐述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时,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踊跃发言。讲到导航和智能红绿灯时,我着重强调其背后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保障交通安全,另一方面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借此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牢固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提及共享单车时,我引导学生感受它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得益于国家的利好政策,从而激发学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听课热情高涨,思政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渗透。我时常感叹,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教师,更应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持续不断地精心磨课、深入研课,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为学生呈现出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时光匆匆,转眼间我投身教育事业已二十二载。但我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这份初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师德究竟是什么?它绝非高高在上、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我们与孩子们相处的日日夜夜,蕴藏于每一件微不足道却意义非凡的小事之中。选择教育事业,我便决定为之坚守一生。未来,我将始终如一地坚守师德,怀揣这份深沉的热爱与沉甸甸的责任,全力以赴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遮风挡雨、保驾护航!